医院动态
HOSPITAL NEWS
当前位置: / 首页 / 医院动态 / 科普知识详情
揭秘耳聋基因筛查,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很多家长误认为新生儿听力筛查与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是同一个检查,事实上新生儿听力筛查只能检测出先天性明显的听力损伤,而超过60%的语前聋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如果可以及早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就可以减缓听力下降的进程,避免因聋致哑的悲剧发生。


       遗传性耳聋是什么?


       遗传性耳聋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并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线粒体遗传等模式传递给后代。遗传性耳聋犹如一个“隐性杀手”代代相传,根据研究显示,80%以上听力障碍宝宝父母的听力均正常。


       耳聋基因是如何遗传的?


       基因遗传并非简单的“父母有病,孩子就一定有病”或“父母没病,孩子就一定没病”。主要包括以下3种遗传: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GJB2和SLC26A4基因,父母双方均为携带者(听力正常)时,有25%的几率生育耳聋宝宝。

       GJB2基因:是先天性耳聋的罪魁祸首,也是最常见的耳聋致病基因;

       SLC26A4基因:突变会导致内耳发育异常,使内耳对压力变化敏感,轻微头部撞击或颅内高压都可能致聋,俗称“一巴掌致聋”。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GJB3基因,若父母之一为患者(听力异常),子女(杂合)有50%的几率为患者。

       GJB3基因:是高频听力的“隐秘杀手”,主要与高频听力损失相关,但通常在40岁后才出现症状。


       3、线粒体遗传:线粒体DNA几乎全部来自卵子,因此呈现母系遗传特点。

       MT-RNR1基因:药物性耳聋的“定时炸弹”藏于线粒体中,携带者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度敏感,可能导致不可逆听力损伤甚至“一针致聋”,因此要避免此类药物的使用。


       耳聋基因筛查的意义


       耳聋一旦形成,就不可恢复,虽然不可根治,但可防可控。耳聋基因筛查是降低耳聋出生缺陷的最有效手段,主要包括孕前筛查、孕期筛查、新生儿筛查和听障诊治。


       孕前筛查(一级预防):若是聋人夫妇,先查出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生育计划,预防后代耳聋;若不是聋人夫妇,但家族有这种情况出现,建议先进行基因筛查,等结果出来后,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生育。


       孕期筛查(二级预防):在怀孕中期通过产前诊断的手段来预防,即通过绒毛或者羊水穿刺来检测胎儿的基因,检查其是否携带基因突变,从而预测此次孕育是否存在耳聋风险。一方面可以早期发现遗传性聋并及时干预,另一方面可以预警药物性耳聋,预防听力损失的发生。


       新生儿筛查(三级预防):在出生48小时后至出院前进行新生儿耳聋基因初筛,查找遗传病因,避免家庭为确诊耳聋而奔波,浪费时间和财力,若有问题也可提前给予人工耳蜗植入效果预测,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尽量避免既聋又哑,争取聋而不哑。


       北京家恩德运医院设有专门的遗传中心,可对有需求的夫妻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若担心此情况出现的姐妹,欢迎随时咨询。


       如何避免生育耳聋患儿?


       1、夫妇双方听力正常,生育一个耳聋孩子,想再生育,怎么办?

       先对耳聋孩子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致病基因后,对夫妇双方进行验证,如果是夫妇双方遗传的,根据遗传方式预测风险,选择自然怀孕+产前诊断,或直接选择第三代试管婴儿+产前诊断;如果是孩子新发突变,可以自然怀孕+产前诊断。


       2、夫妇双方听力正常,无耳聋家族史,未生育过耳聋孩子,担心有风险,怎么办?

       普通人群生耳聋孩子的风险约为1/1000~3/1000。若是担心的话,双方可以在孕前进行耳聋常见基因突变筛查,进一步降低风险。除了遗传因素,孕期母体病毒感染、糖尿病、肾炎、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毒等也会增加耳聋风险。


       总之,耳聋基因检测发现明确的致病基因,医生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出理论上不发生耳聋(同时筛查染色体)的胚胎,可以直接避免耳聋宝宝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