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HOSPITAL NEWS
当前位置: / 首页 / 医院动态 / 科普知识详情
对多囊的那些认知误区

       “瘦成纸片人就不会得多囊”“得了多囊就彻底没法当妈了”“多囊不就是卵巢里长了囊肿吗?”……近日,微博话题“你以为的多囊vs实际上的多囊”引发数百万网友热议。评论区里的这些留言,精准戳中了公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认知盲区。这一困扰5%-10%育龄女性的常见疾病,导致许多女性错失早期诊断时机,甚至在不当治疗中走了弯路。今天,小编就来拆解四大核心误区,还原它的真实面貌。   


       

       胖瘦是患病标尺,瘦子可豁免吗?

       “多囊是胖子的专利”流传甚广,但其实约30%的PCOS女性体重正常,部分甚至低于90斤。PCOS的核心是生殖内分泌与代谢功能紊乱,胰岛素抵抗或雄激素过高才是关键,肥胖只是代谢异常的表现之一,而非病因。

       国际公认的鹿特丹诊断标准中,体重并非评判指标,满足稀发、无排卵、高雄激素表现、卵巢多囊样改变三项中的两项即可确诊。正因“瘦子不会得多囊”的误解,很多体型纤瘦的女性出现长期闭经、顽固痤疮或生育困难时,往往被忽视,延误干预时机。

       健康提示:无论体重如何,若出现月经周期紊乱、顽固痤疮、体毛异常增多等,应及时进行激素六项及超声检查,排查PCOS风险。


       多囊=卵巢囊肿,仅是妇科疾病?

       将“多囊”等同于“卵巢囊肿”是常见误区。二者本质不同,PCOS不仅仅是妇科问题,而是全身性代谢疾病。忽视其全身性特质会低估健康风险。

       长期无排卵使子宫内膜癌风险升至普通女性3倍。

       高雄激素引发多毛、脱发,还增加焦虑、抑郁风险。

       约70%患病女性存在胰岛素抵抗,使40岁前患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高出2-3倍,还可能诱发脂代谢异常等并发症。

       可见,PCOS绝非单纯妇科问题,而是需要多学科管理的代谢性疾病。

02.jpg

       排卵困难=终身不孕,无法生育?

       “确诊多囊就等于不孕”的谣言让无数女性陷入绝望。但真相是,PCOS导致的是排卵困难或稀发,而非完全无排卵。患病女性卵巢内仍有健康卵泡,只是发育或排出过程异常,通过科学干预完全可以改善。

       在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有明确解决方案:

       超重者减重5%-10%可恢复自然排卵。

       激素失衡者先调节内分泌,再配合促排卵治疗。

       复杂情况下,辅助生殖技术也能提供有效支持。规范干预后,多数PCOS女性能够顺利实现生育愿望。

       重要提醒:不必过度焦虑,及时到正规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制定个性化方案才是关键。


       依赖药物,生活方式无需调整?

       不少患病女性把药物当“救命稻草”,却忽视生活方式干预才是基石。疾病核心是代谢紊乱,饮食、运动、作息直接影响代谢状态。对轻症女性而言,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甚至比单纯用药更有效、更持久。

       具体方案:饮食以控糖为核心,减精制糖、甜点,增杂粮、豆类等复合碳水,搭配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

       运动以快走、游泳等有氧为主,每周150分钟以上,加2-3次力量训练。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

       治疗理念:药物是辅助手段,结合长期生活方式调整,才能实现病情持久管理。


       微博热议折射公众对PCOS有众多误解,希望此次科普让大家摒弃刻板印象。对PCOS做到“早认知、早干预、长期坚持”。愿每位PCOS女性在专业指导下规范调理并保持健康生活,拥抱幸福人生。如有困惑也可到我院咨询。点击此处,联系在线客服预约咨询>>